思緒的流水帳的日記
生命的定義簡要的來說大抵就是維持物質平衡、進行能量代謝以及對外界刺激做反應,其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維持各種生命現象的穩定了,任何一個瞬間只要穩定被破壞,生命便無法維繫。所以佛家才云:生命在呼吸之間。道理也許是這樣,我發現我目前的活法完全與前述的穩定前提悖反,說得更清楚一點,我的精神或情緒與穩定是扯不太上關係的。我總是在期待某種美感或思想高潮的出現,可能是某些精彩的篇章、好聽的音樂或是玄妙的思想;只有在那些躍進的時刻我才覺得生命有意義;才覺得暫時浮出死水表面。而在其餘的時間裡,我貶斥生命,覺得毫無希望,最無奈的是隨著感受與記憶的層遞,新的刺激會日顯蒼白無力。人就是被囚禁在一個容器裡等死,所以我無法遏止的望向死亡的池子。
出社會幾年後,慢慢的接受工作就是為了維持肉體存續的概念,但在迷茫冬天的七點邁出門時,還是會懇切的感受到求死欲的泌溢。在每日工作的迴圈裡,時而有感自己前進,時而覺得原地踏步。環顧辦公室大家好像都關係融洽、知道自己在幹嘛而且樂在其中。我總是覺得自己沒有value要被炒了,漸漸地發現那種不安跟疏離與工作場所無關,而是像某種出生就帶到世界上的胎記。跟內在開會,昭告大家得用時間而不要用現象或結果來衡量工作,滿八小時就下班,如果用的是穩定維繫生命的功用性而不用超越性的思考來審視這一切,感覺就還可以。每次上廁所時看看遠方水墨般的山稜、隔壁屋頂的花圃以及對街正在長高的大樓,假裝自己跟這世界有鏈接,耽溺在平衡感裡面,抖落詩意。
偶爾哼哼敘事曲假裝自己是鋼琴大家(事實上已經半年沒彈連一首奏鳴曲彈到中途都會沒力放棄),偶爾會有不錯的句子或想法浮現腦中,但到了桌前卻無法把它完整記錄,剩下的只有飄渺的曾經擁有,再自我安慰至少那個不錯的點子句子曾經被我搆著過。經過辦公室外那隻後半截被踩扁前半截立起的蟑螂時,覺得他的生命真立體。
留言
張貼留言